天津友发钢管
联系人:周经理
手机:15900280079
电话:15122601001
详细信息
地方外贸布局2015:外贸进入中低速增长期
中西部地区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约60%,首次超过东部。

记者梳理各省市区年初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东部省份如天津、福建、山东、广东均未完成其进出口预期增长目标,中西部省份除甘肃、新疆外,基本都超额完成目标,湖南、广西实际增速甚至达到预期目标的两倍。

从全国范围看,外贸正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期,除山东、甘肃、新疆外,各省市区对今年外贸增长的预期都远远低于往年。

“无论是沿海还是中西部,未来外贸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告诉记者。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措施成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方向。

“悲喜”两重天

东部沿海省份虽在进出口总额上仍然独占鳌头,但增速普遍低迷,陷入“悲喜”两重天境地,与中西部省份的高速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反差。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66万亿美元,增长1.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5%,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中部地区进出口3127亿美元,西部地区进出口3344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20.5%,中西部地区合计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60.3%,贡献率首次超过东部。

从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来看,2014年的格局与2013年并没有太大改变。排在前10位的除了重庆(第十位)是西部省份外,其他省份均属于东部地区。广东仍继续领跑全国,稳坐第一把交椅,比排名第二的江苏高出近九成。上海被北京赶超,由第三位跌到第四位。

“这对上海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希望所在,说明上海正在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张鸿表示,上海进出口总额降低原因在于当地正在向服务业转型,制造业这一贸易“大户”则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据悉,2013年上海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2%,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国30%左右。

从增速看,排在前10位的省区分别是宁夏、重庆、陕西、贵州、广西、湖南、青海、内蒙古、湖北、云南,有8个省区均在西部,中部有湖南、湖北两个省区,东部则没有。宁夏、重庆、陕西、贵州四省区的增速均超过30%,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东部11省市,基本与过去外贸高增长的“光辉岁月”告别,除北京、河北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区均呈现低位运行态势,广东、辽宁两地的外贸甚至还同比下降。

“中西部增速比较快,不是因为其竞争力提高,而是出口生产地从东部转移过来了。”马宇评述道,比如,富士康近年从沿海向内地省份如河南、四川等地转移,对迁入地外贸贡献就非常大。

制造业的转移也让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全国总额的81.9%;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东部地区由于现有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在转型升级成功产生新动力之前,外贸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马宇强调,无论是沿海还是中西部,未来外贸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而不能寄望于产业转移。

聚焦“一带一路”

虽然目前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规划即将出台,各省份都已提前布局,主动融入这一大战略。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除广东、吉林、海南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提及“一带一路”。

北京、河南、辽宁等提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天津、湖南服务“一带一路”,贵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等。这些省区市只是简单提及,并未作进一步说明,但“积极”“主动”是其共同态度。

相较之下,“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16个省市对各自定位及发展重点更为明确,并对今年的推进工作和目标作出了具体安排。比如,重庆的定位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福建则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云南更为明确地要立足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

“一带一路”旨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因此,地方在布局时都注重与相邻国家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很多省区市的交通基建规划已经成型并且细化。比如,四川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方位布局,以期“畅通东向出海通道”、“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形成通往西北和中亚的便捷通道”、“提升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运输大通道”。

在产业转移的方向和方式上,甘肃、陕西、青海、四川等省也都有了计划和安排。比如,陕西提出,支持杨凌建立“一带一路”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和在国外实施节水农业、良种繁育、生物工程项目,引导建材、食品、纺织、水泥、光伏企业到中亚国家释放产能。

另外,不少省份还表示将开展对外商务合作和人文交流工作。如甘肃要推动中欧货运班列常态化、青海要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福建着力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并做好华侨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工作,等等。

虽然各省都对“一带一路”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涉及外交、政治问题,''一带一路’不可能全面开张,国家必须打头阵,与沿线国家磨合沟通,循序渐进、各个击破,不要操之过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跨境电商成“新宠”

近年来,虽然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但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约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2%。201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也超过了30%。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2015年外贸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着力培育外贸新商业模式,支持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

“跨境电商作为下一步的外贸增长点,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告诉记者。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对比各省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跨境电商的关注度骤升。去年,只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6省市提及“跨境电子商务”,而今年,东部所有省区(广东、海南尚未发布)、中部的黑龙江、山西、安徽和西部的四川、新疆都提出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另外,湖南表示“建设好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河南将“推动郑州跨境电商服务试点成规模、提水平”,陕西则提出“支持西安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

据了解,为支持跨境电商这一新型业态发展,海关总署从2012年开始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建立新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截至2014年底,上海、重庆、杭州、宁波等16个城市已经获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目前尚在排队申报的城市还有很多。

“跨境电商的发展还需要很多保障条件,如国际物流和仓储的配套、产品质量的保证、跨境支付的保障,等等。”宋泓表示,在国际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配套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

浙江近日公布《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下称《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建设公共海外仓解决跨境电商面临的国际物流和仓储难题。《计划》指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

贸易便利化

作为外贸稳增长的措施,贸易便利化被许多省市写进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马宇认为,“制度层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外贸水平提高的根本所在,而其中,贸易便利化更是关键节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贸易便利化措施基本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关便利化改革。如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天津、辽宁、福建、广西)、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辽宁、广西、重庆)、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辽宁、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等。

二是通过退税减轻企业负担。如安徽提出要“落实出口退税和启运港退税政策”、陕西表示将“用足用活出口退税政策。”

马宇认为,我国将退税政策作为刺激外贸增长的手段,税率时高时低,这并不合理。出口退税零税率不应只是权宜之计,而应该是鼓励出口的常态化政策。

三是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如河北、福建。

另外,陕西、甘肃、河南均提出复制现有自贸区创新办法,并将自贸区申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采取通关便利化、减免进出口相关税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措施,对外贸稳增长发挥了不少作用。”宋泓表示,在外需疲弱、国内制造业面临调整的大环境下,政策的空间并不大,而有赖于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